“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情调研队
2019年7月8号上午8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情调研队部分成员前赴档案馆了解临汾市历史发展变化,在馆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介绍下,队员们查阅了文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认真听讲,获得了深刻的体会。通过一上午的学习,了解了档案馆的历史,了解文件的相关知识,以及电脑的一些操作技术,一上午的学习让同学们感悟良多。

下午3点全队成员前往老干部活动中心与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9日上午文艺汇演的彩排。本次彩排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党委副书记高峰老师,校团委副书记陈立记老师,校社联指导老师郭俊平老师,文学院团委老师樊琳琳老师,以及老干局王局长与老干局马主任等领导们一起来欣赏本次汇演彩排。同学们表演的《我和我的祖国》手语舞获得一致好评,在同学们的手指间传播着的是对祖国无声的爱,用歌声歌唱祖国新风向。彩排结束后,领导老师们与团队成员们进行合影留念。共同庆祝本次汇演彩排圆满完成。

“寻光”实践队
正值五四运动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山西师范大学校团委新媒体工作中心的同学们聚焦身边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个人平凡的劳动汇聚成建设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的贡献者,听平凡的他们讲述不平凡的故事。7月5日,“寻光”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临汾气象台,对临汾气象台台长戴有学做了深入采访。

(图为队员们在学校集合准备出发)

(戴台长参与中央气象台电视会商)
早上8:00,戴台长与其他天气预报员共同收听了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报告,对过去24小时全国的天气变化做了详细了解。随后,戴有学台长参与了全省天气会商,对未来天气做了预测。

(戴台长指导天气预报员的工作)
会议结束后,戴台长查看了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指导。

(戴台长为我校同学讲解临汾市防汛风险防控作战图)
戴台长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临汾市防汛风险防控作战图、中国的地形及其对气候形成的影响。他说,天气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身为天气预报员,他们就是要“抓住老天的鼻子,”去掌握这种规律,为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戴台长接受了同学们的采访提问。他提到,干一行,爱一行。“即使不能做到100%的准确,但也会尽到100%的努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平凡人在自己岗位上的坚守付出。在此次采访中,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戴有学台长对于天气预报的严谨与认真。只有人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社会才能协调发展,国家才能不断前行。
戏剧与影视学院暑期实践小队
7月5日上午,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西梆子戏)传承基地“晋风社”学生社团暑期实践小队一行11人在付增芝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山西省晋剧院采风学习,拜访了国家一级编剧、山西省晋剧院创作室主任张俊海老师。
在张俊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正在修建中的“丁果仙大剧院”以及新建的山西省晋剧院办公综合排练大楼。参观结束后,张俊海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堂生动的戏曲创作讲座。

在讲座前,张老师先对晋剧戏曲剧种的历史渊源、流布地域范围,以及山西省晋剧院的历史沿革、院团发展、人才培养、剧目生产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讲座以《我的戏曲创作之路》为题,张老师主要从“自己是怎么走上创作道路的”“当今戏曲创作的大环境”“戏曲创作的技巧”三大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张老师在谈到自己走上戏曲创作之路时,他说:“我是从戏曲乐队中的演奏员慢慢转向戏曲剧本创作的,后来在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国戏曲学院‘千人计划’高级编剧研修班学习,慢慢地学习积累逐渐走向剧本创作的。”张老师谈到当今戏曲创作的大环境时,提到了“艺术生命的认知”问题,戏曲创作要紧跟时代,不急不躁,抓住关键的重要节点,把握创作的方向。张老师以自己近几年创作的现代戏《特殊爸爸》《李家大院》为例,其中《特殊爸爸》以临汾“红丝带”学校的郭小平校长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目的资助,即将投排。他认为当今戏曲创作的存在问题是现实主义力度不够,写人不深刻、不深入,我们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重题材的挖掘和选择。怎样要把社会题材鲜活的立在舞台上,这就要求编剧必须关照到戏曲舞台的方方面面。谈到新创剧目《李家大院》时讲到当今文化、旅游融合,该剧以一个“洋媳妇”为题材,谈到了中西文化融合,中西文明结合,怎样去创作?所写的故事是否适合写成戏曲剧本,能否立在舞台上,观念和理念是否符合时代,这都要求编剧要有思维和创意。张老师还列举了电视剧《悬崖》、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等剧目,向同学们讲了喜剧和悲剧的创作问题。在讲座中,张老师与“晋风社”的同学们一直互动交流,对同学们的问题也一一解答。其中,张丹妮同学在中场休息时,为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演唱了眉户剧《大家喜欢》,得到了张老师的高度评价,并现场进行了指导。

随后张老师讲了戏曲创作的技巧,告诉大家第一必须知道主攻什么艺术门类,搞清楚艺术的形式,并以话剧、影视剧、戏曲等创作进行了区别和分析。第二要注重平时的生活阅历积累,生活的积累非常重要,不光是书本知识的积累,同时我们的艺术源要有生活,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我们一定要有生活画面的积累,要有当地语言方言的积累和了解,列举了“婚礼”“赵本山拉二胡演盲人”等生活画面进行了解读。第三要多学、多看、多写、多练。多参加外面学习培训,开拓眼界思维,潜心扎实多看各类书本知识,打好文学基础;多看戏,看各种艺术门类的剧目演出,看完写剧评;慢慢积累写剧本,写出来的剧本争取立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慢慢地提高。张老师以自己指导大学生创作的话剧《时间记忆》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讲述。最后张老师鼓励大家:时间很宝贵,我们要更高要求自己,只有练就出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的立身。

此次走进山西省晋剧院采风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到许多平时在学校接触不到的知识,近距离感受到了戏曲艺术家们对戏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坚守,向张俊海老师和所有的戏曲艺术家们致敬!

生命科学学院逐光盛夏小分队
晋祠水稻
7月7日,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逐光盛夏小分队走访了山西太原晋源区长巷村村委会,并通过当地退休老村长武增福、现任副村长崔春贵了解了有关晋祠水稻的种植情况,探讨了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对此,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1.由于煤矿过度开采,地质结构被破坏,水源断流,导致水稻可灌溉面积减少。所以现在需要人工抽取深井水来灌溉。
2.泉水供应不足直接引起空气湿度大幅降低,干燥气候使得水稻产量受到影响。
3.晋祠水稻的主要病虫害是蝗虫,为保证水稻品质,在种植过程中很少使用化学农药。

讨论结束后,我们到村长家做客,并在其盛情款待下品尝了晋祠大米。

晋祠大寺荷风苑
2019年7月8日上午,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逐光盛夏小分队探访了晋祠镇的大寺荷风苑。

(图为逐光盛夏小分队在地头处的合照)
荷风苑内有荷田10余处,每处荷田上均开满了荷花,荷花长势良好,正值7月初,许多荷花陆续的开起了花骨朵。

(图为分队成员在荷风苑观察红莲)
小队成员在荷田间偶遇到了正在施肥的村民赵翠终,经过了解得知:
莲花采用的是集体种植的方法,亩产量已达3000斤,现有种植白莲的面积5亩。莲子于每年的8月中旬采摘,而莲藕于10月份收获。
大寺荷花苑里的荷花以红莲为主白莲为辅。因红莲藕根相较白莲藕根细且长,所以红莲供游客观赏,白莲供当地居民食用。白莲在当地的种植历悠久,而红莲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才引进的。

(图为分队成员在采访村民赵翠终)
在访问结束之余,我们向村民提出相对建议:由于红莲种植面积过大,而其藕根不适合食用,因而可以开发红莲的药用和其他价值,例如荷叶可以做茶,荷叶茶可以清热养神,降压利尿的功能,也可以减肥。
社会学与法学学院院级制酒业发展考察队
四十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面貌,让人不禁回望40年的改革之路。杏花村以制酒、酿酒而闻名,40年来杏花村制酒业跨越发展,取得了新成就、新面貌。为了更好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杏花村制酒业的发展变化,及制酒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社会学与法学学院院院进行“追寻改革的足迹——杏花村制酒业变化与发展”考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之前,团队成员查阅资料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及风俗习惯,并举行会议确定了活动具体内容、活动流程,为活动顺利开展做好了准备工作。7月16日,团队成员乘坐火车到达实践地山西省吕梁市杏花村,为团队成员妥善安排住宿,“追寻改革的足迹——杏花村制酒业变化与发展”考察队正式开展工作。

下午,15名团队成员分为三组在杏花村对一些中小企业展开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围绕白酒产量变化、生产销售渠道、居民饮酒支出、中小型企业发展情景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酒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展开,团队成员的工作获得了当地中小企业积极配合与帮助。


结束活动后,团队成员总结经验,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为我们之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生命科学学院扬风破浪队
维仕杰工厂篇
为了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国家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使农业产业化,学习了解工厂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703班与1710班的九位同学组成的扬风破浪队,在“国情社情观察”项目活动中走进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维仕杰沙棘汁厂,观察工业化制作流程,采访工人群众,学习企业特色文化。

2019年7月6日,队员们在早上8:30前往维仕杰与负责人见面,在相关讲解人员的带领下进厂观察,观察沙棘汁的制作流程,同时采访工厂领导,介绍本公司的发展史,阐述为响应国家号召做出的重大变革,以及国家对三农企业的扶持政策。

据工厂工人介绍,山西维士杰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一直持续保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前身是交口县沙棘饮料厂。
经过与工厂工作人员的进一步交流,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国家近年来为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发展三农经济,主要发展农民、农业、农村,进行了减税,提供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减少银行贷款的利息,对企业进行了充分的支持。走进了维士杰的改革之路:工厂创新了不经发酵就能将沙棘果皮和果肉分离的技术,保留了沙棘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原汁原味。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了解到了‘诚信为本 有诺必践 恪尽职守 率先垂范’和‘厂兴我荣 厂衰我耻 照镜子正衣冠 严律己守规矩’”是使维士杰发展繁荣的重要企业文化,实际上,这也可以是其他企业、单位的经营原则,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原则。”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纷纷感慨道。
参观大型企业也是对每一个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养的一种检验,它能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平时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实际操作的知识,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又增长了我们见识,为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同时也激励我们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华熙牧业工厂篇
在“国情社情观察”项目活动中走进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华熙牧业合作社,参观驴的养殖过程、驴奶的制作流程,采访工人群众。走进大麦郊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了解红军东征运动的精神实质以及当地的精神文化底蕴。

(图为华熙牧业厂前)

(图为领袖路居)
2019年7月7日,队员们早上8:30前往华熙牧业与负责人见面,在相关讲解人员的带领下进厂观察,参观驴的养殖过程、驴奶的加工流程,采访工人,最后工厂领导赠予我们鲜驴奶。


1936年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征在这里设立东征总指挥部,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在山西召开的唯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谱写了东征革命战争的壮丽史诗。通过参观各位领袖生活故居以及革命文物,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为红色革命纪念馆)

(图为领袖路居)